古诗文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13-3-7 23:01:01 浏览次数:611

 

古诗文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田战燕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语言精练典雅,内容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恰当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

《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小学生从小诵读点古典诗文,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对其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加强和重视古诗文的教学,不但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有义务引导我们的孩子学好中国的古诗文,继承传统文化, 传承人类文明,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宗旨,使古诗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潜在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方法有:一是导入激趣,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运用故事或猜谜语的方式激趣,如在教学《赠汪伦》时,老师可适时介绍汪伦给李白写信的故事。二是朗读激趣,古诗词节奏鲜明,韵律轻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三是方法激趣,如通过小组表演、绘画展示的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一些语文教师为古诗词谱曲,让学生吟唱,让语文与音乐教学进行合成教育,收效还是较大的。四是竞赛激趣,如在几个单元学完后开展背诵比赛等。

 

  优化方法,指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由于古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兴趣低,难度大. 多数古诗教学仅满足于诗意的疏通和词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往往无暇顾及。要使古诗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与爱好,乃是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还需要优化方法,指导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激发与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画悟真,画文解意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古诗都是写景和咏物诗,并且附有精心选配的插图,这些插图意境深远,独具匠心。那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五彩缤纷的水彩画,以生动多变的线条,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开辟了一方思维、创造、想象的天地。学习这类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画,充分进行形象思维,由画入诗,反复吟诵。这时,他们定会以浓浓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欣欣然走进诗歌的意境,从而深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古诗再配插图

如:《咏柳》《春日》等都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文中所配的插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由画入诗,更会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欣赏图画之后,反复朗读、体味,同学们一定会深受感染,对作者所要表现的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主题尽在不言之中。这时诗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感情,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位同学的心田,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获得艺术享受的快乐,得到美的熏陶。

把赏画和作画引入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理解,这不但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而且一改学生被动学习古诗的地位,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古诗及其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古诗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为本,夯实积淀

文章不厌百回读 ,“诵读”就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教学古典诗词时,学会吟诵,从品味诗句当中就能加深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颂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细细品味。

且看一位老师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片断;

师:请认真诵读全诗,看看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

生:字。

师:这就是这首诗的诗眼。请大家带着这个字反复诵读品味,体会诗人的是什么,诗句又怎样表达的感情。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分别悟出了这样的意思:诗里表达的情感是一喜叛军得平复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亲人能团聚四喜回乡得偿愿。这样就品味到字用笔之妙,贯穿了全诗的感情。

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

(三)换景移情,以用明理

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往往是意境深远,引人入胜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然而学生总感觉到与现实生活相距遥远,学习古诗仅是表面的咬文嚼字熟读吟诵而已,对此早已索然无味。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基础上,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悟到当古诗中的部分诗句意思与日常生活中某些情境有相似之处时,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巧妙地将古诗句运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去,那将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从而激发学生“用诗句”的兴致和热情,学生更可以从“用诗句”中深切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大多学生情绪饱满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题目适时地引导学生。

这样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一个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在运用语言上由纯粹的学古诗到改造古诗诗句,并学以致用的过程,这种做法不但让学生明白了自己有些认识和感受其实古人早就在诗中有过相当出色的表达,写作时不妨借而用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积累,最终达到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当然也让也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语境下的不同选用及用法,切不可生搬硬套。

(四)举象入境,感悟诗情

所谓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其中的就是语言文字的三种表象和呈象:形象、印象、意象。感悟古诗,不在字面上的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那么就需要抓住诗象来突破。我想在此的意思应该为想象。《长相思》的教学中,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启发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想象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觉也睡不好,梦也作不成的情境。从而让学生看到诗中的画,悟到诗中的情。学生置身其境,与诗人对话,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要靠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副副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恨诗人所恨,从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情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