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1-5-21 11:52:23 浏览次数:559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低下一直是教师们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这就掉进了一个恶性循环里。所以要打破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最基本的是要解决在课堂上学生厌学的问题,形成一个快乐的语文学习氛围,构建一个学生能够在愉快中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

如何构建快乐的语文学习课堂?我认为,吸引学生是关键。每一堂课,对教师来说就像一件艺术作品,教师善教是学生乐学的基础,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好学,并且学好。那如何做到吸引学生呢?通过我的教学体验,我是这么认为的:   

一、要善于创快乐的学习情境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路人,应当用快乐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力量”,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效应,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拥有一个“课始乐已生,课中乐正浓,课后乐犹存”的快乐情境。
     1.善用“话匣子”诱乐。学生对整堂课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开场白。学习《借生日》(人教版第一册)这篇课文时,当我一板书完课题,很快,有一位同学就说:“老师,生日能借吗?”“是啊,生日能借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吧!”“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新颖、独特、诱人的“课引子”,常常能激起学生探新觅胜的乐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所需求的课题情境。学生有了昂扬亢奋的学习动机,快乐的教学气氛就会悄然形成。
   2、搭建“小舞台”激乐。低年级的教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形象性、趣味性,设疑问题,求异促变,启迪激乐,努力搭设宽松、和谐、融洽的快乐舞台。方法有悬念设置、谜语竞猜、即兴表演、实验演示、角色扮演、环境布置、叙述故事等,让学生在看、听、讲、想、做等多种综合活动中快乐又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记得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一个玻璃瓶、一把石子、半瓶子水的实验演示,带给孩子们的除了直观地认识到乌鸦遇到困难后,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也带来了聪明的乌鸦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的问题,更使整个课堂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群情振奋,纷纷为乌鸦献计献策……这时候的课堂简直成了孩子们放飞想象的快乐天堂!
   3.巧垫“铺路石”延乐。在语文课的尾声,教师适当的“投石铺路”,可促使学生的回味与向往,延续其学习的乐趣。如教完《春雨的色彩》(人教版第二册)后,同学们从三种鸟的争论中知道了春雨的颜色是绿色、红色和黄色的。这时候,老师说“春雨就这几种颜色吗?你们课前通过观察或者调查,发现春雨还有些什么颜色的呢?”不等老师说完,同学们为自己课前的观察而津津乐道,沾沾自喜,兴致勃勃: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春雨多彩的颜色……这样的课堂,不但没有给学生带来一节课的疲劳感觉,还让他们享受到了课堂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二、要善于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如果教师老是采用同一种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心理就会疲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挫。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变化教学方法,运用新颖又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欲望。

就拿识字教学来说吧,它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原本枯燥、乏味、单调的识字教学课堂充满无限活力与乐趣,读(读字音)、说(说字形)、演(演字义)、画(据字画形状)、拼(拼字游戏)、猜(猜字谜游戏)、做(做动作)、编(编故事、编儿歌、编顺口溜)等灵活、多变的识字方法的巧妙运用,学生们既能做到口眼手脑并用,自主参与识记汉字的过程,又能真正体验到由于认识了未知的东西而感到的高兴与满足。

再比如低年级阅读课文大多以浅近的寓言、童话、故事、儿歌、童谣、古诗为主。教师要能够根据课文的特点,将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有机组合,因“材”(课文)施“法”,融会贯通。像《小蝌蚪找妈妈》、《小白兔和小灰兔》、《酸的和甜的》、《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等课文适宜用表演的方法;《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等课文适宜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声、光、像的综合手段,让学生从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中及其自然地自主进入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要善于抓学生的注意点
       快乐学习课堂的重要前提在于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新颖奇特的东西,最能激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引起他们定向探究的兴趣。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我一直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情绪来影响课堂,影响学生。具体怎么做呢?
     
      

1.牵引学生的思维节奏,做到起伏有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较长时期处于较强烈的激动水平,对他们学习较困难的内容就会有干扰。因此在教学黄金时间内,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执教的《捕蛇者说》,“高潮”与揭示课文的立意是一致的,即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为了达到“高潮”,前面又设计了几个“浪头”,作为“蓄势”:第一个“浪头”是揭示蛇之“异”,“黑质而白章”是色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是毒异,“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是用途之异;第二个“浪头”是捕蛇之利与害,利在可以“当其租入”,害在被蛇咬死者多;第三个“浪头”是赋敛比蛇还毒。

  2.调整语言节奏,做到抑扬顿挫。

  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讲定义、概念速度要匀要慢,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快要生动,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实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具体到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如教学《最后一次演讲》,则要根据闻一多先生的情感变化,或高昂或低沉,或充满激情或回肠荡气。教师要做到这点必须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或者说课文当中,用教师富有变化的、激情的课堂语言,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关注点。惟其如此,学生在能在较高的关注度中,提高听课效率。

  3.把握情感走向,做到同频共振。

  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在情感节奏把握上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师生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高效的目的,就要抓住“吸引”这个词,教师要使出十八般武艺,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走进快乐的学习情景。由此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