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朗读 美学课堂
发布时间:2013-3-7 23:05:17 浏览次数:588

 

精彩朗读   美学课堂

——朗读让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内容提要]: 朗读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言语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加强朗读教学的要求,并把朗读列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地思考了。

[关键词] 兴趣  方法  延伸

[正文]: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的重要性。目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很普遍,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甚至根本不会朗读。因此,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把挤进课堂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其实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述。”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有美的欣赏能力,能生成美,创造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保证读书时间,正确读通课文。

教师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是自由朗读时,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

二、各种形式读,激发朗读兴趣。                                                             

(1)情境读。

在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宣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讲到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摇篮”、“躺”、“眨”;我在学生想象的同时,又为学生播放flash动画,让他们的想象既有根据又有创见。让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想象自己就是小水珠躺在荷叶上舒服地滚来滚去,学生像放电影似的把课件的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边想象边读,孩子们倒也颇有创见地读出了又愉悦又甜美的语气,让人觉得小水珠就象个调皮的孩子,他们读出了小水珠对“荷叶”的喜爱,也就更能地体会到荷叶的美丽。                                                                                   

(2)表演读。

低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动作,有强烈的表演欲望,通过这种模仿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因此,边演边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喜闻悦见的好方法。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让学生戴上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头饰,上讲台表演,让其他同学当导演进行指导、评论。演的同学当然会全情投入,而看的同学也因为自己不仅是观众,还是小导演而更加热情。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习效果当然也出来了。

(3)联系生活读。

低年级的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有一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生活经验的迁移,就能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如教学《两只鸟蛋》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朗读指导方法。课文第二节写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我认为应该读出鸟妈妈的着急,担心的语气。如果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们只要求学生你要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听不明白、读不到位,如果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指导,学生就会很容易读出这句话的语气。在朗读之前,我问学生,如果在一次逛街的途中你和你的妈妈走散了,妈妈找不着你了,你想想妈妈此时的心情会如何?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顺势引导:鸟妈妈的心情和你们妈妈是一样的,应该怎么读。这时孩子们就水道渠成的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

(4)做好范读。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朗读的要领后,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效果却不很理想,有时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越不理解;反之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动人的情景:教师绘声绘色地范读之后,学生会纷纷举起小手要求读,读的很有味儿;可见,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使学生心领神会。 所以,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引导他们揣摩、模仿老师的朗读,对提升孩子的朗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如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的第二段描写的是雄日如何用心地培育花种的过程,体现了雄日做事认真、细心,同时又有一种奇怪、着急的感情。如果老师一味的强调要读出雄日认真、细心、奇怪、着急的感情,学生读不好,如果老师自己入情入境地做范读引导,就会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朗读的佳境。这样就会不断的提高朗读水平。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范读的教学功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若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使学生读有榜样,读有参照,定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提高读书质量。

(5)比赛读。

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班级中进行朗读比赛,形式有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师生赛读。如教学《荷叶圆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部分读一读:这些小伙伴,你最喜欢谁呀?好!下面就在小组里读一读你喜欢小伙伴的话。注意不会读的,可以请教别人,谁要读得不好,可以帮助帮助他!一会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是“金嗓子”!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准备,读得出奇地好,通过这次朗读比赛,这几段大家很快就熟了,有的甚至还能很熟练地背诵出来。在别人充满激情的朗读中,有些字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再如教《两只小狮子》这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抓住这句话我立刻提出了:“ 哎呀!小狮子多骄傲呀!小朋友们,如果你就是这个懒狮子,你的爸爸妈妈这么了不起,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好,咱们来比赛,看谁能把懒狮子骄傲的感觉读出来。”抓住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孩子们朗读的认真劲儿很足。

对一年级的小孩子,老师说多了反而使其学习兴趣大减,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激情引趣和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孩子们在语文课上有所收获。

三、教给读书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1)词语停顿。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常常爱一字一拍地拖腔拉调地唱读,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配能力差,他们识字不多,朗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准字音上,而忽略句子意思的表达。如:教学《两只小狮子》这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这句话较长,一年级学生很难读好。但如果在斜线处稍停一下,读起来就轻松多了,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断词”,当然,断词也不能将句子划得太零碎,切不可一词一顿,这样读起来就不连贯了,最好在词组的后面划线,而且停顿的时间很短。其次,读书时在标点符号处一定要停顿,不同的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也不同。一年级课文最常见的是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点学生分清每一句话,明确句号处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逗号停顿的时间最短,问号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要读出表示惊叹的语气,并反复给学生范读几种标点符号的不同语气。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会建立初步的句子概念,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且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化的培养。

(2)语调语速。

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停连、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耀的句子,音调读得略高,表现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具体怎么读应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例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不多,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了乌鸦“从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从“到处找水喝”中体会乌鸦口渴之苦,找水之苦,从而领悟乌鸦着急的心情;当它发现一个有水的瓶子,心情有什么变化,可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体会乌鸦惊喜的心情;一个“可是”让乌鸦的情绪再起变化,看着水却不能喝,那又是什么滋味呢?体会乌鸦失望、焦急的心情;当它发现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喝着水了,心情又有什么变化,从而体会乌鸦高兴的心情;等学生体会了乌鸦的心情再去读课文他们就能走进文本,仿佛自己就成了那只口渴难忍的乌鸦了,更能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四、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他们是一张白纸,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词汇、句式的储备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古诗,厚积薄发,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时,自然就形成了良好的语感。通过长期的坚持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在读书中学生还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能,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段都是诗。文字是有生命的,它有声、有色、有形,更重要的是有情。作者的情感都藏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间里,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我们要让学生从一个字中读出一段话,读出一段情,将语文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之中。

总之,不管语文教学怎么改革,我们都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有效的朗读指导,能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