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语文研究课例《爬山虎的脚》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3-3-7 22:24:52 浏览次数:610

 

今天我有幸听到了南昌市教材分析会上东湖小学熊倩老师执教的一节研讨课,收获颇丰,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很多。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老师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熊老师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当然,在我个人觉得还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如果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就不难发现:爬山虎的脚就是在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虽然课堂上熊老师出示了ppt,并告诉他们要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但是,从课后的教学反馈来看,这种陈述性知识并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很多学生仍不清楚叶柄的位置。我想,如果当时老师放足时间,让学生根据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自己画叶柄的位置,教学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另外,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对于教材还可以挖得更深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动词的准确性,而似乎没注意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脚的赞美之情,情感目标制定还能更合理些,这样整个教学过程语文味会更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