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发布时间:2020-4-2 23:24:02 浏览次数:564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在阅读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有效地提问,以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正确地解读文本,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设计问题。

一、从“题眼”处入手,引发质疑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示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能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重点叙述的部分。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和文章的核心,通过题目而揭示课文要义,成为统领全文的契机。如,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首先应让学生明白本课题的题眼不是“爬山虎”而是“脚”。然后引发学生由“脚”展开思考:爬山虎怎么会有脚?它的脚长在哪儿?它是怎样用脚“走路”的?问题出来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有了,接着教师引领学生细读课文,“顺藤摸瓜”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也就在一步步的探究中明了了。

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就可以抓住题目中“借”这一题眼,引发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是草船借箭?草船怎么借箭?是谁向谁借箭?借箭干什么?为什么借箭?是怎么借的?结果怎样?一个“借”字,可引起学生诸多的疑问。这些疑问,正是文章所要呈现的主要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探索和创新的奠基石。有了以上的疑问,学生就会在此驱动下自主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抓住突出中心的问题,统领全文

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语句。这些关键语句,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语句,就可以紧扣关键语句教活整篇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一位教师教学此课时,在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关键语句,提出了本文突出中心、统领全文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德国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自己去读书、去探究、去感悟、去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此中心问题逐步解决一些小的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课文是怎样描写的?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理解了以上问题,文章脉络、中心思想在学生头脑中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避免了逐句逐段的零打碎敲,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脚踩西瓜皮式”的分析提问。同时这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一大的目标引领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而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亦步亦趋,缺少了课堂的生成和灵动性。

    总之,只有抓住课文中心和重点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思考中总揽全文,准确把握文章脉络。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熟悉课标,深究教材,准确把握课文重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从整体着眼,梳理教材,优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