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耕历山》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4-1 17:48:29 浏览次数:821

舜耕历山

一.

1.小朋友们,中国朝代歌中唱到:“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你知道“相传”的意思么?

“相传”是指相互传递,尧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舜,舜又传给了禹,这种首领之间的传递模式叫“禅让”。这种传递不是父传子,子传孙,而是谁德才兼备,谁通过长时间的考核,谁受到大家的认可就传给谁。那么舜有哪些才能与贤德呢?我们一起到《舜耕历山》一文中找找依据。

二.

1.先听老师读一遍,请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pàn);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gǔ yǔ)。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yì),三年成都(dū)。尧乃赐舜衣,与(yǔ)琴,为(wèi)筑仓廪(lǐn),予牛羊。

2再请自己读一遍,注意老师特别标注的生僻字与多音字。

三.

1.原来舜青年时期,就掌握了多种生产技术:种地、打鱼、制作陶器。

2.这三组词很齐整:“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说的是舜在历山种地、在雷泽打鱼、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古人的表达很简洁吧?

3.换别的地址,譬如在泰山种地、在西湖打鱼、在长江边制作陶器,该怎么表达?

对了,那就应该是:耕泰山、渔西湖、陶江滨。

4.这里,老师有一点提醒:古人的文字里,“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

5.舜不仅十分能干,各种活儿样样在行,还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教育感化周边的百姓。传说舜在历山开荒种地,经常帮助劳动力弱的人家劳作,把收获后的粮食送给缺粮的人家,并且身体力行地教别人怎样垦荒,怎样下种,怎样护苗,怎样助长,怎样收获。在舜的倡导和示范下,到历山开垦荒地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以舜为榜样,勤耕苦作,和睦相处,互让田畔,历山呈现出一派生机。

6舜就像明媚的太阳,找到哪里哪里亮。他到雷泽去打鱼,渔夫受他影响,也争着让渔场;舜到河滨制陶器,好多人都愿意跟他学手艺。因他制作的陶器巧夺天工,美观耐用,所以黄河边的陶器就没有粗制滥造的。舜就是这样一步步引导人们学会不纷争、讲礼让、做事精益求精,司马迁用一个排比句式,热情洋溢地夸赞舜: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pàn);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gǔ yǔ)。

7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的人格魅力如此巨大,我们也竖起大拇指来夸一夸,注意适当停顿,有划线部分可以重音: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pàn);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gǔ yǔ)。

四.

1.接着我们先一起来认三个字:

“聚”:在篆文中是形声字,三人并立为形,本意指会集,特指人的聚集,做名词时指人聚居的村落。

“邑”:是一个会意字,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

“都”:也是形声字,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春秋.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中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2 村落—城镇—都市,范围越来越大,级别越来越高。这样的改变是怎样产生的呢?因为舜,舜就像一块磁石,具有一个巨大的磁场、一种无形的力量。原来四海漂泊的人,都纷纷选择舜居住的地方搭房而居;原来在别处居住的一些人,也举家迁徙,到舜居住的地方重建家园。于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的功夫就成了一个村落;两年就成了一个小城镇,三年的功夫就变成一个大都市了。这一种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3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yì),三年成都(dū)。

一介平民,以德感人,名声远播,终于引起了帝尧的注意。而帝尧踏破铁鞋,终于选拔到帝位的继承人,是多么高兴啊。尧便将细葛布做的衣服赐给舜,派人给他修筑了仓库,奖给他牛羊。皇恩浩荡,这可是喜气洋洋的大好事,读的时候自然也要喜形于色,还可以手舞足蹈:

4尧乃赐舜衣,与(yǔ)琴,为(wèi)筑仓廪(lǐn),予牛羊。

后来,尧还了解到舜孝盖天下,便将自己的帝位传给了舜。而后来舜又效仿尧,把帝位传给了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尧舜禅让”,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五.

1请大家把《舜耕历山》的故事有滋有味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还可以这样考一考自己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   );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    );陶河滨,河滨器皆不(    )。一年而所居成(    ),二年成(  ),三年成(   )。

3关于舜耕历山,还有个“象耕鸟耘”的美丽传说。

相传上古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 因称舜耕山。关于舜耕历山,“象耕鸟耘”的传说流传很广:

舜父瞽叟更娶继母壬女后,尽管舜挨打受骂,却是十分地孝顺。当后母生下象,又生下妹妹婐手后,舜带弟弟妹妹,放牛羊,打猪菜,拔草,煮饭,刷锅,洗碗,能干的活都干,不能干的活学着干。尽管舜把瞽叟和壬女侍候得周到细微,可还是经常挨打受骂。舜在疾恨打骂中长大,依然孝顺父母,继母壬女却还是想方设法赶舜走。当策划的兄弟种豆事件由于象的嘴馋和贪婪失败后,又多次陷害虐待舜,然后挑动瞽叟发怒,终于将舜赶出了家门。

有家不能归的舜就到了历山妫水边搭个茅棚住下,开始烧荒垦地。开始阶段,舜以野果子充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就出现了象耕鸟耘的奇事。说舜一日在田间垦荒,疲倦了就在地头休息。忽然听见了"扑哧,扑哧"的鼻息声。抬头看时,只见一只大象从对面山上一步一步走向历山,一直走到舜垦荒的地方,用鼻子卷起一块巨大而尖利的石块,开始一下一下用力地刨地。象力大无穷,一个时辰不到就刨了一大片地。尔后象天天到历山帮舜刨地,久而久之,舜就与象建立了感情,就开始训练大象耕地。舜有了大象帮助,耕地多了,种上庄稼后,地里杂草丛生,一个人忙不过来,正自发愁,地里出现了一群一群的小鸟,蹦蹦跳跳地帮助啄去地里的杂草和害虫。舜历山垦荒象帮耕鸟帮耘的故事也就成了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