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发布时间:2022-12-28 16:07:38 浏览次数:129

文言文朗读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需要查这些关联词语的含义)

  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增强反问语气)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可/以一战。

(“能够”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能够”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例: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例:

   (1)忘∕路之远近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例: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4、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

   A、除了名词做状语外,一般情况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停顿

   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B、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C、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D、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山行/六七里

 

四、文言句首中出现表假设、转折、递进等的连词,如 "若"、"虽"、"且"、"然"、"然则"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1、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五、"而"字的停顿

  1、表示转折关系时,分两种情况:

  A"而"字出现句首时,应在"而"字应该停顿。

B"而"字出现在句中时,在转折连词一般要停顿。

(1)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2)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而"字若起到修饰、顺承、并列作用,就不能停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提醒

  1、在具体划分节奏的时候,注意不能划得太琐碎;

  2、划分时还要兼顾意义,不要损害语义、破坏结构。

  3、当划分规则与朗读习惯发生冲突时,要以朗读习惯为主。如"舜发于畎亩之中"一句,不能断为:舜/发/于畎亩之中。而应断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4.。文言句式的停顿,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顺当地找到准确的停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