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如既往成长在线(一)——《基于疫情下的项目化学习初探》
发布时间:2020-4-2 15:36:30 浏览次数:709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心蕾吐芳华!聚一群温暖的人,做一件有温度的事!在这个“加长版”寒假中,工作室成员用各种形式记录下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如既往,在学与思中不断成长。本期首先推出工作室主持人张蕾的文章《基于疫情下的项目化学习初探》.

       2020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席卷全国,这是危机,也是机遇。正如《疫情倒逼,学校课程如何改进》一文中提到:“眼前的灾难是最好的课程,灾难中的人和事就是最好的教材。”项目化学习(PBL)被认为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向学习的本质。其核心理念是以真实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其深度思考,在体验中建构新知识,提升能力。为促进多学科融合,把战“疫”过程变成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我校进行了疫情教育下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多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建构

        问题是学习的开端。项目化学习要以真实问题为起点,设计一个能够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问题,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驱动学生可持续性地探索。学生把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方法、技能运用到核心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加深对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深刻理解,提高认知策略,培养适应未来世界的综合素养。可见,好的驱动性问题是项目顺利实施的起点和关键。基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校提出的驱动性问题是:如果你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一员,你会如何指导人们进行“战疫”?进行这么设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指导“战疫”的处理会涉及数学、语文、美术、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等学科,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多学科研究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其二,这是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有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并赋予了学生一个全新的成人世界中的“专业人士”的身份,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提供充分的空间满足学生的探究意愿,驱动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核心问题,我校教师经过讨论,同时结合向学生征集到的问题最终提炼出几个具有探究性价值的内容问题,主要有:①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相比,谁更狡猾?②你和周围的人比较关心哪些疫情数据,从中有什么发现? ③你想把“最美战疫者”的称号颁给谁? ④为什么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居家隔离莫乱窜?⑤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好宅家生活?这些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的思维整合,以应对实际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多途径的项目化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项目化学习基于现实、基于探究基于体验,打破学科壁垒,链接课堂内外,在综合中架构起更丰盈、更完善的学习时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形式加强了合作能力的培养,组员间可以根据各自擅长领域认领任务,协力完成项目。教师起引导作用,并适时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不过多干预学生,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调查、访问、查阅、制作、共享等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丰富、更多元的学习体验,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发展综合能力。

         以问题②为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先要收集并整理自己关心的相关数据,如:全国或江西新冠肺炎每日数据变化,全国捐款捐物情况,各地投入的医务工作者,中国速度等,运用统计、计算、分析等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并谈出自己的发现或感受。低年级学生可以绘画、制作手抄报、简报或写数学日记等;中年级学生可以制作数据统计表或统计图等;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结合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合理预测,形成数字故事或自己的研究小报告。

        此外,还要通过采访、咨询、调查等途径了解周围的人对哪些数据比较关注?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将数学思维、语言表达、信息搜集、审美应用、人际交流等素养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多元的学习情境和丰富的情感中关注社会和他人,整合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运用学习认知策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随着项目化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那么则需要在老师的帮助和启发下应用一些方法和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方法和策略就是学生的认知策略。根据美国马扎诺博士提出的教育目标新分类法理论,认知策略主要包括态度、认知和心智习惯,低阶认知策略包括信息收集、存储、简单分析、简单应用、比较、巩固等;高阶认知策略主要有分析、归纳、综合、批判、评价、创新等。在本次项目化学习中,我们设计的认知策略主要有低阶认知策略和高阶认知策略。

        前者要求收集防控疫情的途径、复习巩固制表的方法、存储和吸收老师讲解的疫情知识、自主搜集关于病毒的信息、将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对比。后者要求调研防护物品的使用及获取途径、系统分析并制作疫情统计表和分布图、制作相关创意作品、评判各种信息的真伪、制定决策和实施方案。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低阶认知策略和高阶认知策略配合使用才行。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只有使用了高阶认知策略才能进行深度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如在问题①的探究过程中,除了要求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病毒样子、传播途径、造成危害等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精神。一位高年级学生发现了关于病毒起源的一些信息,如“生物战”“生物实验室管理不力造成的病毒泄露”等,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用综合能力来甄别、提取、整合、分析,并通过交流答辩、撰写分析报告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们探究这个问题的目的不是追究“谁是罪魁祸首”,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辩证思考才是最有意义的。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和现象,以新闻小主播的形式播报正能量新闻,也可以当一回辟谣小使者,鼓励大家共克时艰,共抗疫情。在整个问题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沟通交流、整合资源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的核心素养。

       搭建学习支架, 缓解学生研究难度

       学习支架的概念来源于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借用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来比作学习过程中的联系学生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的学习支撑框架。“支架”一词形象地比喻了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这也是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应有的角色定位。

       学习支架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同时有助于学生对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如在问题④的探究中,有学生产生了一些新的质疑:如为什么一层薄薄的口罩可以防御可怕的病毒呢?为什么84消毒液要按照一定的配比才能使用呢?……考虑有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学习支架,以增强学生不断探究的信心。以口罩探究为例,我们提供的学习支架有:研究的内容(包括制作口罩的材料及每种材料的作用、口罩的制作步骤、口罩的种类及效果);研究的建议(包括提供相关视频、研究途径;以及从舒适性、透水性和气密性等方面检测和改进口罩等);研究的时间(明确每一项研究内容的用时);研究的成果(如手抄报、思维导图、设计图、自制创意口罩等)。成果展示会上,学生戴上自己设计的创意口罩,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并感受到小口罩里面竟然藏着大学问。项目化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信息检索、绘画设计、动手制作等技能的提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样化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关注学习全过程

       当学生不再提出新的问题,并表现出兴趣的转移时,意味着项目要进行收尾了。项目化学习与其他类型的教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项目化学习最终要有一个成果,并且学习者要能够公开介绍和展示自己的成果。项目化学习所呈现的成果往往就是作品,如在本次学习活动中,学生活动的主要成果有新冠病毒的研究报告或漫画集、最美逆行者的绘画(海报或手抄报)、自编抗疫歌曲、写给钟南山爷爷的一封信、自编居家锻炼体操或亲子活动、疫情发展分布图、创意防护口罩以及相关研究分析报告等等,这些属于静态成果展示。此外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动态展示活动。如举办战“疫”成果发布会,邀请学生上台向全校师生介绍自己的项目研究;制作并展示“我心目中的最美战疫者”的PPT;发布我的疫情分析报告等等。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动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设计能力、概述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在展示分享的同时,也是一个接受质疑、评价的过程,参观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质疑作品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作品的作者也可以通过接受其他同学意见不断进行完善。

       此外,对每个子项目的评价是项目化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需要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案,低年级侧重对学生参与度、合作默契度、作品完成度的评价;高年级则侧重对作品内容、表现方式、作品个性化等方面的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本人,还可以是家长、专家或其他人员。评价的形式也多样化,可以以学生投票的形式评价,也可以由老师设计量表评价,量表的设计要涵盖研究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通过多元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真正认识自我,提升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评价促进学习”的课改理念。

      总之,项目化学习通过一个个小问题串联成“战胜疫情”的大项目,使可怕的“疫情”变为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激发了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实现了家国情怀、生命教育、爱国主义在课程中的渗透,将大项目成果整理,又将成为宝贵的学生活动资料,可谓一箭四雕,真正使这场“战疫”成为了学生生命中的成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