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张蕾名师工作室读书分享活动第五期
发布时间:2021-8-22 11:29:40 浏览次数:674

网络让我们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阅读带我们向下深潜,汲取深藏于底的精神清流。读一本好书如同一场老友会面,每一次攀谈,都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2021暑假期间,张蕾名师工作室为每位成员购买了一本特级教师王崧舟推荐的书目。主持人张蕾希望大家停下匆匆步履,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做一个阅读中的追光者。

今日为大家分享张蕾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万玮韡老师读书感悟。

探言语生命 照晨晓归路

——读《语文:表现与存在》有感

 

   感谢工作室给予我学习成长的机会,假期我读了潘新和教授的大作《语文:表现与存在》,我认为,这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轫以来的一部罕见的力著。

      我国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把经世致用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的。从孔夫子到叶圣陶都强调写作为了应付社会需求,为了争取生存条件的改善。直至21世纪,这种语文写作教育思想从未有人质疑过,被当做不言而喻的大前提。但是作者以极大的理论魄力和道德勇气提出:如果把语文和写作教育仅仅当做应付生活的实用需要,不仅是贬低了语文和写作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为应试教育大开方便之门。因为,言语活动乃是人的一种精神建构,是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是人的确证,往往是超越世俗的实用需求的。

   为此,我细细品读了该书第十章《读写新观念:写作高于阅读》。很多人认为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规范,在读写观念上就是以读为本,以读来统率写、指导写。这里有一个假设性的前提,就是在阅读与写作关系中阅读重于、优于写作。阅读能力决定并包容了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育的终极性目标,所以必须以阅读为本位。其实,虽然阅读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的发展有相关性,但二者的目标、规律和智能上的要求却有着根本的区别。“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学生未必就“写得好”。因为从言语生命欲求和言语生命意识的呈现来说,在诸多语文能力中,写作最具有言语上自我实现的功能,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素养呢?我认为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言语创造力和生命力。而这又依赖于语文教师自身的言语人格魅力。语文教师用自己的言语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言语生命意识点燃学生的言语理想,使学生通过老师的言说,领会到言语表现与存在的言语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萌发言语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生命欲求。如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以热情和自信善待学生,不能将自己透彻领悟的言语生命意识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

    写到这,眼前不禁浮现当年求学时我的文选老师熊伟执教的一堂公开课《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赏析。课上,她的细细嘤嘤,声声哽咽至今萦绕我脑海,挥之不去。她用自己的言语生命意识点燃我们的言语理想,让我们领会到词中表现与存在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萌发我们自身言语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生命欲求。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复合主体中的平等一员。语文教学,是主体间言语生命的应和与互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一个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理念的人,对存在的言语生命有着深刻体验的人。

    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与诸君共勉:“教育的自由,源于不断的探索;教研,意味着教师言语生命的在场。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想,便不配作为一个教师。”

    愿我们都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晨晓曙光中照亮回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