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呈现未曾预设的精彩
发布时间:2013-3-7 23:05:39 浏览次数:600

 

让语文课呈现未曾预设的精彩

    ——信息技术如何优化自主学习环境创设

蔡豪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为优化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课程”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情,教师无权也无需思考课程问题,其根本任务就是教学。教科书变成了圣经,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教材难免会走向繁、难、偏、旧,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由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必将走向自主学习环境创设这条道路。如果说我们的世界因为互联网而联系紧密,那么新时代之下的语文教学绝对会因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环境,使得课堂因灵动而精彩频生。

 

一、精彩导入 走进文本

一个精彩的导入对整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关注导入。我们常说好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语文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每一个文题可谓都是匠心独运。众多教师在一堂课的导入环节,都会拿题目作文章,引学生入文。在日常教学中读题目进行质疑开课,补白填空题目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导入方式,可是周而复始地使用这些方法,学生每一次都能被我们吊上胃口走进课文里面?答案不置可否。当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使其更美好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优化导入的形式为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长城》这一课题简明扼要,一本语文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很难催产出一个精彩的导入。于是开课伊始,我先播放了一段展示长城风貌的视频,学生即使是没有去过长城也在电视里看过,一眼就可以辨识出。这样一来,文题简直是呼之欲出。同时,对长城的一个展示,也一下就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为接下来的品析精彩语句做好了功课。

同理在教受许多古诗词的时候,一些生涩难懂的题目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东风。如《题西林壁》一诗,教师可以抓住“题”字做文章,将字典上的几种解释逐一列出,让学生说正确答案,这样一来规避了学生直接看注释不思考的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其他几种情况举例说明,让学生自主学习、触类旁通。在随后教师还可出示西林寺的图片,简介作诗背景与生一同释题。这样一来开课伊始便和学生完成了第一次合作,轻松愉悦地创设出一种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走进文本。

 

二、自主学习 披文入境

叶老说过:“方法的指导不全盘给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是指这种方式不是事先设计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的、需要点拨的即时给予点拨。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对一样的事物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读文感受亦是如此。语文课少不了读,可是怎么读很多时候都是被老师牵着走,真正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应该是使他们在语境中徜徉,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他们的表达能力,尊重其个性的发展。

《去年的树》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课文的感情也比较好掌握,学生通过初读就能感受到小鸟与树的深厚友谊,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小鸟分别和树根、门先生、小女孩、灯火的几次对话中,感情如何升华是本文的重难点。文中多处有类似“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这样对话的句子,于是我把这些对话从文中拎出来,集合在一起。将原句改为 “鸟儿______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这样的句式出示在幻灯片上,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进行补白填空,随后通过投影仪实时展示,指导朗读。没想到这样一来,许多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词语,有“深情地”“不舍地”“含情脉脉地”等词语,读文的感悟随词语流露出来,同时许多精妙的词语是课前我都未曾想到的。在这样紧扣课本教学和尊重个性发展的结合下,每个学生既有自己的感受,又很好地完成我所设置的教学任务。当最后孩子们在感人的背景音乐播放下,捧着书本读书时,此时课堂满溢着生机与情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三、多彩拓展  升华文本

一堂好的语文课除了扎扎实实学语文之外,更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延伸阅读,扩大训练面。因此,语文课最后环节的拓展延伸成了能否使课堂锦上添花的点睛之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 理想的语文课,应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让多媒体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编篮织篓,重在收口。语文课上感知作者、口语训练、习作练笔等拓展延伸方式在常态课上比比皆是。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的拓展延伸是为博得一亮点,可是这么几种方式来回使用,学生定会审美疲劳,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创新方式、落到实处,为课文服务扩大训练面。在信息技术的推力下,我们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方式。

对比阅读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即要求学生阅读作者其他阶段的作品,或同一主题的相关作品,并对比作品在结构、手法、主旨等方面的异同。依靠传统教学显然不够,这需要教师在课件中插入与课文相匹配的内容,待到拓展延伸教学环节时“千呼万唤始出来”。同时,多元对话式则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例》,大多数教师在执教此课时,最后都会提出“假如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时会说什么?”做口语训练亦或是练笔的拓展延伸,其实我们不妨让学生多一些选择。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对文章人物做一个简单关系图,将延伸的题目设置成一个多元对话,可以对小钱说、可以对台湾青年说、可以对李博士说,甚至于对台湾人民说等等,学生自由看课件选择自己想说的、想写的。多元的对话形式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关注到他们各自的情感发展,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感悟的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探究习惯。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放到一个崭新的位置,促使学生具有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乐于学习。在信息技术风行的时代里,好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使语文课不再枯燥乏味地跟着教案走,而是在信息技术的灵动辅助下,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环节,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火花碰撞在一起,呈现未曾预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