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9-18 16:50:47 浏览次数:685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大禹治水》的故事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动,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伟大的人,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

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师: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4、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5、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出示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